中醫翳障是指眼內或眼外出現的遮蔽視線的障礙,包括黑睛角膜和晶珠晶狀體的混濁,以及眼內其他組織的病變所引起的視力障礙。
翳障在中醫理論中,認為其發病多與外感六淫、七情內傷、飲食不節、勞傷久病等因素有關。外感邪氣侵襲,可導致眼部經絡阻滯,氣血不暢,從而形成翳障;情志失調,肝氣郁結,久則化火,灼傷眼目,也可引發翳障;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水濕內停,上泛於目,亦可形成翳障;勞傷久病,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目失濡養,同樣會出現翳障。
中醫治療翳障,會根據具體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中藥內服、外用藥物、針灸等。中藥內服主要是通過調理臟腑功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以達到消除翳障的目的。外用藥物則直接作用於眼部,如滴眼劑、眼膏等,以緩解症狀,促進翳障的消退。針灸治療則通過刺激眼部及全身的穴位,調節氣血運行,改善眼部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和緩解翳障的發生發展,我們應該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長時間用眼,避免強光刺激,保持眼部清潔。同時,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魚類等。如果出現眼部不適或視力障礙,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