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小耗子说:
我们中国人喜欢站队,大到政治立场、大是大非,小到工作学习、鸡毛蒜皮。企业公司、机关政府,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有派系的地方,就要选择站队。队伍站得好坏,大方面关系前途命运、生死攸关,小方面关系收入多少、面子人际。职场行走,除了本事、能力、学识、背景,圈里圈外、向左向右抑或中庸也是一门学问,一不留神,就如案例中的小王,被站队问题困扰。这里仅就个人的一些经历和看法,结合案例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一、理智看待站队现象。记得自己当年刚工作时,最反感的就是站队了。大学毕业分配在四大银行之一(就是现在所谓的世界500强的某某银行),一进门就被复杂如迷宫的人际关系绕晕了头,几千人的分行,派系林立,从分行行长到支行行长再到分理处主任,有省、市、厅局领导、大型国企老总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你想站队,还轮不到你选,早有人分门别类地把你归到其中,身不由己你就成了队伍中一员了。几年时间下来,倒是想透彻了一个道理:想要不被异化、必须身在圈内;想要不被同化,保持心在圈外。大环境如此,不是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的,不想留下,用脚说话;要想留下,低调做人、理智做事,舍得小利、守住底线。
二、公司中存在派系,也是老板平衡管理的一种手段。管理中有种想象:公司出现问题,老板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实际上,公司存在派系,有很多是老板本人默许或扶持的,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利益平衡、相互牵制和把握控制的目的。所以,公司存在派系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常态现象,只要不是无底线的内耗或争斗,派系也能便于老板了解和掌握公司真实情况,摸清部门动态和管理层心思,利用得当,也能促进公司的内部竞争、推动业务发展;
三、站队选择的问题:
1.新员工。站队是需要有实力的。说实话,就像案例中的小王,刚入公司,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高人一等工作能力和业绩,要想自主选择站队,还不具备这个实力,人家要下一盘棋,从其量目前也只算个备用棋子,都还不具备独当一面的实力。对于新员工来说,你的部门和你直管上级,就是你目前要站的队伍和服从尊重的领导。新员工站稳脚跟比选择站队更为重要,要是把自己弄得在自己的部门都没有立脚之地,哪里还有其他的发展机会。服从命令、懂事肯干、做好本职、诚实本分、请示汇报就是新员工立足的根本,至于“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优势,还是在你有了工作业绩、站稳了脚跟后,再考虑发挥更为合适;
2.中间派。保持中立看似最简单自保的选择,其实不然,选择中立很多时候不是简单地置身事外,还需要有特立独行的能力和与众不同的实力。不是每个人都有实力成为中间派的,能成为中间派而屹立不倒的,那不是一般的道行和能力的人能做到的。保持中立,看似简单,实则更难。要做到左右都不得罪、前后都能平衡、不偏见、不摇摆,时刻抵得住拉拢诱惑,永远能保持独到的见解和意见、就事论事不陷是非,没有大智大慧很难做到,“中庸之道”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得起的。所以,没有那个火候,还是不要轻易直接表态保持中立;
3.部门间的关系,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是种自然现象,对于公司中的部门间关系也一样,相互之间关联度高的、协作性强的、利益链一致的部门,关系自然会紧密一些;属于相互牵制、责权重合度高、利益冲突的部门,出现矛盾和冲突都是正常的,只是一种工作矛盾。除了公司和老板利益需要维持这种矛盾外,其他的矛盾和冲突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协调化解的,有冲突、就会有合作,部门之间合作是主流,除非人为故意因素,其实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的敌我界限;
4.选择抱大腿、直接站老板的队。有些聪明人,想着直接站老板的队。靠得上、站的稳,当然收益直接快速,但是风险也是显而易见。很多时候,站老板的队,就等同于直接站在利益一边,利益和风险永远都是成正比的,得到的同时舍弃与付出也许更多,如果做不到心如铁板、抛弃一切的地步,老板的队还是谨慎选择为好;
5.多从职业的角度看待站队问题。其实,作为职业人,我们都应该清楚一些基本道理: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工作而给自己人为树敌是否值得?自己为人处事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底线是什么?看得出现实和长远、守得住道德底线、分得清大利和小利,也就自然少些如何站队的烦恼了。
四、总结
站队,是现实存在的,不管你是出于无奈、想拉交情、满足私心私利还是个人信仰需要。站队不是件难事,站对位置、站的恰当,就是门“技术活”了,没有经历磨练出“技术本事”之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聪明之举,不管到了哪家公司、站在哪支队伍,本事和能力永远是立足的根本。
我的点评
实力才是根本,守住底线。
小荷月02说:
案例分析:
一、小王刚到大公司,总经办、财务与行政办各部门不协调;
二、小王隶属行政办,直属上级是办公室主任;
三、小王负责人事,工作积极主动,与其它部门关系处理得好;
四、小王认为上级不待见自己,面试时说好的关键工作没让其接手,目前只做基础事务性工作。
结论:拥好自己的王,干好自己的事;想发展,干成绩,待时机!
利益团体在哪家公司都是存在的!而如何对待站队问题,则要看清你所处的地位:如果是高层,则要考虑其他团队的渊源去脉,该拉拢的,该制约的,该抗衡的,心中要有公司一盘棋;而你如果是中层,也要看你的上司是哪位,你的靠山在哪里,尤其以业绩说话。而今天这则案例,完全不存在站队问题,因为他就是部门里一个兵,你一个兵都跑到别的部队里了,这个部门还要你干什么!哪怕这个部门的领导犯错误了,你也要主动跟上去挨批。
小王三错:
一、没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
小王隶属行政办,直属上级是办公室主任。无论该公司组织架构合理与否,但从该描述来看,小王定位在组织中处于办公室主任下方,接受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王刚进公司,该做的功课是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下属,成功托起自己的领导从而成就自己。目前在三茅流行的几篇文章中流行这么一句观点:你只有延长自己在公司的生命长度,才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宽度!那么,小王目前的地位,你连自己的直属上司关系都处理不好,你这完全是找死的节奏。
二、没具备HR从业者的职业心态。
小王说,人事工作就要八面玲珑,维系好各个部门的关系。再现第一点这个部门关系由谁来维系,角色要搞清,部门领导的工作职责里一定要有横向沟通的职能,而小王才到公司,上有部门领导, 这个部门关系的处理小王还是消停一下吧。做HR的,是要有联系群众搞好关系的能力,但是这绝不是HR从业者必须的能力。刚进公司,首先要把自己的领导放第一位,从心底接受领导的教诲与指导,内心里尊重他,工作上支持他;做好一切领导安排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挑战;在领导的安排与授意下与其他部门员工多联系,多了解工作流程,多听多看,从HR角度看制度的执行、流程的合理性、员工的满意度、公司的运作模式、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客户满意度等等。
三、小王遇到问题了乱猜疑。
据小王介绍,小王面试时领导所承诺的人资模块工作在其上岗后全都交给了其他人员去做,而自己只接触基础事务工作。这点我不赞同小王的看法。小王试用期过没过我不得而知,但是小王在对自己的人资能力方面的认知是有点清高的,或者没把该公司的人员放在眼里的。第一,小王没有主动向领导汇报过自己在公司的工作思想状况;第二,小王的真实能力大家是不了解的,如何将所谓的重要模块交给他去做呢;第三,小王也没有表现出为本部门领导排忧解难的态度与决心。这也是拥王站队的表现。但这个队不必选,你就是这个王的胳膊腿。
综上表现,小王刚进公司,没能立足本部门工作,拥戴本部门领导,协同本部门员工,是表现有点急功近利与浮躁的。
小王改进工作:
一、写一份工作实习报告交给直属上司,借机表态拥护他的领导,感谢面试时选择了自己,珍惜这份情意。
二、超过百分地做好手头交待的基础事务工作:社保增减工作就做好费用增减明细;合同签订工作就计算出人员进出流失率流动比率,做好进出人员分析;去招聘就认真完成招聘任务,借机宣传公司认识朋友,广撒渠道按时招到合适人选.....打杂也要把这个杂货做出个花来!
三、有功让领导上。比如你做了一份非常漂亮的人力资源月报,呈报领导;你为别部门招了一位满意人选,对外这是领导物色的。小王能得到什么,是领导的信任与更多实际的工作放心让他去做。小王这时就可以展现锻炼自己的能力了。
四、在利益团体部门间,不利团结的话不说;有利工作的活多做;从别部门回本部门多汇报工作进展,戒猜忌,适当调合矛盾。有时领导会有意无意问起敏感人敏感话题,说说别人如何说领导的好,或者装憨而言其他。
五、坚定信念,公司这种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总有一日会得以厘清。人事行政不分家的局面一定会得到改善。行政办之外还有一个总经办,这之间的工作一定有交叉与重叠。矛盾在此交汇在所难免。但是,小王必须认清自己的工作属于人事范畴,用专业的动作解决一些非专业事情,丢弃一些行政专业上的工作保全也是当下工作之要点。记住,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是部门领导的事情。要做也要征得本部门领导同意。
一言以蔽之:当职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摆正确的地儿,拥自己的主。
我的点评
小王需要改错,摆正心态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