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高通在推出骁龙820的时候采用了高通自主设计的Kryo 64位CPU架构,并且只有四个核心,那时候高通表示移动处理器多核心毫无意义,处理器提高单核心、单线程效率更实际,也更有用。可骁龙810、骁龙625、骁龙660一众又是八核产品,这完全会让消费者凌乱,到底多核有没有意义?我们为更多核心有付出更多费用吗?
多核无用论过于偏激
任何硬件的使用都需要软件来配合,多核无用或者说浪费,不仅仅是手机领域会有这样的情况,在PC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当处理器已经拥有超过十个核心的时候,软件、游戏甚至最基本的系统却没有足够的优化……
在大多数普通应用场景下均是单核在发挥作用,例如像微博之类的app可能只有在加载的时候需要用到较多的多核心性能,这意味着的确没必要随时随地都让多个核心一起工作,毕竟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功耗、发热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主流应用通常很少会提供对多核处理器的优化,虽然人人都知道多核跑起来会有更好的体验,可有必要吗?追求那零点零几毫秒的优化,以为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完成多核心程序的撰写和优化。
而多核心最大的优势在于大数据量的计算,本身在I/O或者控制方面优势则不大,这样一来,很容易制约多核应用的环境,让人感觉多核无用……
多核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提升性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多核跑起来的性能的确比单核强,当然 ,需要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程测试,但多核目前存在的意义并非单纯为了跑分而设计的。
多核心处理器通常会根据应用的因为进行族群的划分,类似2+4+4这样的布局,本身根据不同的应用完成硬件性能的调用,甚至会有专门负责协调的族群出现,因而,在用户进行复杂计算的时候,处理器的多核心实际上是可以被完全调用起来的。
那问题来了,哪些又属于多核心调用呢?聊聊微信、刷刷微博显然不用那么多核,可对于重度手游玩家甚至移动工作人群,多核的效果就出来了,当然,其全面应用铺开还有一个拦路虎——手机电池功耗……
目光不应该老放在核心数量上
合理的设计加上应用的支持,多核本身还是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的,以《王者荣耀》这款国民级手游为例,Helio X20十分固定地使用着一套默认的调校算法。1颗大核心+两颗中核心+3颗小核心的调校方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没有出现“一核有难九核围观”的现象,三种CPU群簇的主频变化也十分弹性,并不是固定在某几个数值上。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和应用都能发挥这样的优势,但总体而言,无论是联发科还是高通、三星,多核路线本身并没有问题。事实上,全球首颗8核心手机处理器是还是三星推出的Exynos 5410,其“假8核”的设计思路无非是被联发科“发扬光大”了,连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同样也有借鉴这样的设计思路。
事实上,与其纠结于核心数量的演变和结构设计,不如花更多精力关注移动GPU性能上,相对突飞猛进的核心数量,近年来智能手机GPU技术更迭相对较缓,可它又是智能手机图像处理的核心。
写在最后:愿意为多核买单
在综合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售价只要没有出现10%的差距,小狮子认为完全可以为多核处理器买单,不仅仅是为了支持智能手机硬件技术,更不是对多核的情怀,而是简单的机遇对未来多核应用环境的布局,我们完全可以把PC多核处理器的今天看做智能手机多核应用的明天,或许,智能手机多核发展效率还能更快一些!
但是,假设智能手机打着多核的头衔拔高售价以赚取更高利润的话,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对于看重当下的经济型消费者而言,四核足以,何必要去买八核/十核?小伙伴们,你们会看重智能手机的核心数量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